《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第四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并结合生活,说说自己看星星的感受。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教材分析:
《繁星》是著名作家巴金创作的一篇散文,他用隽永清丽的语言讲述了“从前”“三年前”以及“如今”3个不同时段,在不同地点观赏繁星的情景与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的依恋以及热爱,也抒发了淡淡的思乡之情。
本文编排在第一单元,教材对其学习价值的主要定位,还是为了落实这一阅读训练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既然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者真切的情感,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景色画面,必然是阅读时需要经历的思维过程,否则,情感的体会就失去了形象基础,就成了空中楼阁。但是,很显然的一点,与《观潮》的写作目的不同,而与《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相同,《繁星》里写的景象,都是为了抒发情感的目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并非或者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自然之美”。阅读《繁星》,边读边想象画面,目的是能够代入作者角色,理解和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之真切、自然。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学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能借助相关语句及课文插图想象画面。通过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抓住关键词句来想象画面。本课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可从课文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并将想象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课文总共分为3个自然段,结构大体相同,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相对较容易。但鉴于大多数学生没有注意过满天繁星,要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准备一定的视频、图片材料。学生不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无法理解文中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更无法体会其中的情感。教师可以准备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星空和作者巴金及作品等来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利用表格理清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法:通过查资料和自学提示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借助关键词理清文章结构,了解大意;联系生活经验,与作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梦幻星河》,配文: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齐读课题,书写课题(注意”繁”字的书写),解释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19O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等。巴金于1927年1月15日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开上海到法国去。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向西方找真理”。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巴金在去法国的途中写的《海上杂记》的一篇节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测预习,解决生字词
①组词读、去掉拼音读;
②交流识字方法
昧:字理识字,出示图片。
③汇报积累本课描写星星的四字词语,理解大意。
预设: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抓关键词:坠)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抓关键词:昧—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联系生活举例子)
拓展其他描写星星的词语:群星璀璨 星罗棋布 斗转星移
2.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读自读提示,了解本节课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③你也看过夜晚的繁星吧?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2)同桌共读,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回顾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预设:地点:“家乡的庭院”“南京住所的菜园”“海上”
看繁星的不同时间:“从前”“三年前”“如今”。
预设: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3)用“○”圈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用“____”画出看到什么样的繁星,用“~~~”画出作者的感受。根据圈画情况完成下面表格。
汇报提示:
在________,__________,我看着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
四、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从前,在家乡,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三年前,在南京,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如今,在海上,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1.读到这些句子,你的脑海中浮现出哪些画面?
回顾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语句,关键景物和关键词语,结合生活经验或借助图片展开想象。
汇报提示:
读到 ,我仿佛看见 ,仿佛听见 ,仿佛......我觉得 。
预设:第一次:抓住“密密麻麻”这个词,结合插图或联系生活,想象夜空中星星又多又密的画面,引导学生说说满天繁星带给自己的体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次:想象静寂的夜晚是怎样的情景,再想象菜园上面星群密布的蓝天是怎样的画面,再综合想象由这些景物构成的整个画面。抓住“微小”和“光明无处不在”,在对比朗读中,读出“我”对繁星的喜爱。
第三次:①说说“半明半昧、摇摇欲坠”等富有动感的词语的意思,感受繁星明暗交叠的光亮及摇摇欲坠的姿态,
②回忆自己在公园划船时坐在船上的感觉,进而想象“船在动,星也在动”的画面。
③读“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体会作者将物与物相关联所产生的联想,感受星光闪烁的美好画面。
④读“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臣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体会作者将物与人相关联产生的联想,感受宁静温馨的美好画面。
⑤从“小孩子”与“母亲”这一组词语的关系入手,联系生活,把孩子睡在母亲怀里的感觉读出来。
2.师范读,生观看朗读视频。
五、联系生活,交流感受。
1.小组分享:你积累了哪些与繁星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预设:
①夜空挂满了星星,月亮像一只钓鱼的小船,仿佛航行在宽阔的银色的长河里。
②小星星在寒空中摇晃,仿佛冷得在颤抖。
③极美的星夜,天上没有一朵浮云,深蓝色的天上,满缀着钻石般的繁星。
④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
⑤星星充满了感情,像顽皮的孩子,在稚气、执着地注视着人间,仿佛用那明亮的眸子讲述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
2.小组交流:仿照课文说说自己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繁星的,夜晚的繁星是什么样的以及当时的感受。
汇报提示:
(时间),在 (地点),“我”看到了 ,感觉 。
预设: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墨色的盘里,这时的我便会有很多奇思妙想。星星有的像在向我微笑,有的像在对我眨眼。我仿佛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我和星星了……
六、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1.仿写。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本文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本文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我望着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段话。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