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教育的艺术——慢即是快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5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荥阳市第八小学 点击量:2209 【公开】

“岁月静好只是片刻,一地鸡毛才是常态”。我带六年级数学兼班主任工作以来,各项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但反思我的日常工作,常常把“快点”“再快点”挂在嘴边,看起来一切静好,但总觉得缺失了一些东西。快或者说追求更快,是生活的常态,却成为了时代的“霸权”。在数学课上,所谓“求快”,缺失了学生扎实的经历和建构过程。在日常管理中,压缩了学生规整、互动、理解的时间,反倒让学生一味追求速度,却忽略了这样做的本质。然而有一些时间,浪费了才有价值。

一、牵着灵魂的手行走

有人说: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教育是门慢的艺术。回想这几年当班主任的经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总是急于求成。当自己的期望没有达到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被一种失落和焦虑所充斥,这种失落和焦虑感让我在教学中可能就会变得没有耐心,反而会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责备。久而久之,他们也感到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与学生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其实,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拔苗助长”,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很多时候我们都将学生作为一种手段,而不将其作为一种目的。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要抛弃浮躁和功利,回到教育的本来面目,要慢慢地、安静地去做,不能急躁,不能张扬,即牵着灵魂的手行走。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指导了学生进行剪拼,从拼的过程中理解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发现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虽然设计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但在操作时甚至不愿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机会,更希望他像熟练的机器一样跟着我们的操作走,越快越好。我想一个班的学生不是组成了一条流水线,要允许他们的不同,就算是机器也有出故障的时候,被磨损和老化的时候。在教学“整理型”复习课时,总是出示一张张整理好的思维导图,代替了学生回顾和反思的过程,这是“个体化占有”知识的体现,王圣昌老师就提出并要求教师尽量板书学生的原话,而不要用教师认为更简洁的话去优化孩子的说法。总而言之,这样的“快”,也意味着牺牲了学生学习应有的节奏,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和自我怀疑。在教学路上,教师要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正确的速度做正确的事。

二、循序渐进见真知

“余音绕梁,不绝三日”,说的是好音乐的魅力,而教育亦是如此。习得知识,形成技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要循序渐进,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重要言教。慢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享受、一份喜悦。作为班主任要想更好的施展工作,首先肯定是要了解学生,这就需要平时的细心观察、仔细研究。了解学生每天的生活,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欢笑、悲伤与喜悦背后的故事。只有关注到每一张不同的脸背后的故事我们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我们才能清楚孩子的灵魂在何方,慢慢走近学生的心灵,用一种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静静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例如利用好微信群常表扬,有问题在群里和他们讨论,分享劢志的故事,分享感人的事迹等方式。让我们的德育真正地实现无时无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慢热的孩子。

教育应如春风化雨,不留痕迹地浸润所有孩子的心灵。平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的很难。作为班主任,会有一种不自觉地权威感,它会变成一种盲目的自我相信,很容易武断决定一些事情,不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所以经常就会出现:“你以为我不知道吗?我站在讲台,就知道你们心里想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你的理由吗?别给我找理由?你这么做还有理由呢?”这样一连串的灵魂发问后,学生沉默了,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就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内心得意自己站在了真理的一边。这就在教育的过程中走的太急,却忘记换位思考。我想在这个时候我也会像学生一样选择沉默是金。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学会了“表演型道歉”,遇到老师发怒,第一时间先假装道歉,或是已经习惯了敷衍性的道歉,让老师内心得到平静。每每想到这些,我多多少少有些失落,原来不是我征服了他们,而是他们学会了配合我的表演却视而不见。其实,只需要回想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就能发现一些学生的问题,并理解那些慢的孩子。让教室里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的学习。

“速度≠效率”“多快好省≠学得好”。教育是漫长的等待,是一场浪漫的相遇,慢慢了解,慢慢沟通,摸清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静静等待花开。教育需要我们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牵着灵魂的手行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孩子。有一些风景,迷路了才能看到。



上一篇 : 陪着蜗牛去散步| 下一篇 : 慢工方能出细活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     联系电话:15238066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