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学校文章

“奋进新征程 志做大先生”2023河南省教育厅师德教育主题征文活动获奖作品欣赏

发布时间:2023-11-03 15:25 栏目:学校文章 发布单位:荥阳市第八小学 点击量:1360 【公开】

  今年5月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系统启动2023年师德教育主题征文活动得到了全省教育系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在全省范围营造了良好的师德教育氛围。经各地、各学校层层遴选和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全省教师、高校师范生共有1671篇征文获奖其中一等奖235篇、二等奖535篇、三等奖901篇。

  让我们一起感受教师组一等奖获得者的文字力量!

  

如何让你记住我

 赵江凤   

    前段时间,我很久以前的学生联系上了我。她是通过我的一个同事联系上的。她告诉我的同事,我是她的恩师,是我让她认识并爱上了英语,并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从而也成了一位教师。听了她的话我突然特别激动,当电话接通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许久才说了一句:“我就是太想你了,谢谢你还记得我!”“老师,我怎么会忘记你,您永远是我的恩师,我心中的女神!

    “女神”不敢当,但是我却是在用心地做着老师。24年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 爱是教育的灵魂,能创造奇迹。每当我走进教室,我的手里常常握着两串无形的钥匙:左手是“尊重”“保护”“关爱”,右手是“唤醒”“激励”“发展”。

    快放假了,送什么礼物给孩子们呢?我走进书店,精挑细选了230多张书签,利用两周的时间在上面写下了我的期望和祝福。你能想象我的幸福吗?寂静的夜晚,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台灯柔柔地照着。我右手拿笔,时而沉思,时而微笑,时而疾书。我想着每个孩子的样子,把我的心里话,写在了一张又一张的书签上。

    当我把书签给学生双手奉上时,好多孩子都哭了。孩子的自觉主动学习让我欣喜不已,成绩的进步和提高也不言而喻。我深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肯定教不给学生多么高深的知识,我希望帮孩子养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我希望把快乐和幸福的童年带给学生。直木做梁,弯木成犁。我愿当伯乐,让每一个孩子人尽其才,给每一个家庭百分之百的喜悦和希望。

    平日里,我常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生,放飞理想。学生总是问我:“老师,为何总称呼我们‘您’?”“‘您’是谁呀?就是‘你’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呀!”我深爱孩子们,我想把整个世界都给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学生的好榜样。

    “让学生爱上我,让学生爱上我的课”是我的教育理想。为了每个40分钟的精彩,我花费了多少心思,根据儿童好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我将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育融为一体,通过对话、故事、歌曲、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为提高课堂吸引力,我在英语教学中融入音、体、美等学科知识,因为“高效率的学习产生于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课堂,就是我和学生幸福成长的地方。

    由于学校班级多、英语教师少,我常常承担两三个年级五六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每周近20节课,嗓子很快就哑了。课下,我总是告诉自己上课时少说点,但是一上讲台,照样哑着嗓子激情澎湃。2014年的春天,嗓子终于给我“罢工”了——声带小结加声带纤维瘤。医生说这是教师的职业病,用嗓过度把嗓子毁了,以后将不能再上课。

    我觉得天都要塌了。一想到要离开讲台,离开深爱的孩子,我就心痛不已。我一定要把嗓子治好,不管想多少办法,花多少钱,吃多少药,我都愿意。于是我踏上了艰难的寻医问药之路。从安阳到郑州,从郑州到北京,不知跑了多少趟。也许是泪水和诚心感动了上天,我的嗓子能发音了,我又能讲课了,别提我有多高兴。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在讲台上慢慢变老,是我想到的最浪漫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我努力做这样的好老师。如果将来有一天,当曾经的学生回忆起小学生活时,记忆中有我,有我的那么一节课、一句话或一个眼神,我将幸福如花……


                  (作者单位:安阳市盘庚小学)

 

 

 

情怀如炬,照耀苔花朵朵开

赵咏梅

2022年9月,我有幸成为一名去原阳支教的老师。接到这个任务,我就积极准备起来。在我看来,支教绝不仅是去顶岗上几节课,更应该用心、用情为乡村的教育和孩子们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建立我和乡村学生的感情,我利用自习课给孩子们讲原阳本土的历史文化,如原阳县名的来历,原阳的文化名人、文化遗迹、文化遗产。尤其是讲到骄人的十二丞相文化,多才全能的张仓、六出奇计的陈平、战功赫赫的周勃,还有仓颉造字的遗迹,孩子们频频惊叹,自以为虚构的传说,竟然就在我们身旁,生动的历史画卷如在眼前。

报到时正值国庆节前夕,我想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我组织七年级学生“向祖国送祝福”的活动,孩子们自制的风车和红旗,一架架转动的风车,一面面飞舞的旗帜,一张张绽放的笑脸,“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喊声响彻云霄。这不仅是一次意义特殊的劳动教育,更是一次用心良苦的爱国主义教育。

借着党的二十大的春风,我联系了新乡市“卫河船说”公益小队,他们满载红船、各种军舰及战斗机的模型远道而来。大大小小的模型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志愿者饱含深情的讲解令现场师生惊呼不断,激动不已。他们围着志愿者仔细询问,久久不愿离去。红船精神永远不朽,科技种子也在悄悄发芽。这次活动给受援学校的师生带来一次丰盛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大餐。

我最操心的还是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村里上学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少年,跟着其他亲人生活。有一次上课,我觉有一股异味扑鼻而来,一位女生提高了嗓门说:“小刚,从来都不洗澡,臭死了。”这个男生怯怯的,我转身看他,他的头更低了。我提醒他注意卫生。第二星期来上学的时候他还是一身的味道,第三周味道更重了。原来小刚是孤儿,可怜的孩子!我趁午休时间,带着他去乡里的浴池给他洗了洗澡,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一个香喷喷萌萌可爱孩子又回来了,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

家访工作贯穿我支教的始终。一名女生父母离异,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异常安静,在学校从来不说话。学校组织演讲比赛,我和班主任商量让她锻炼一下。在师生共同的帮助下,她得奖了,我看见那平静的脸庞下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还有一次我带领几名学生去野外踏青,但她就是不去;回来以后我拿两块巧克力作为补偿,她也坚决不要。下课我忍不住去她家进行了一次家访。爷爷详细地介绍了孩子的成长经历,真是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城乡学校师资存在不小的差距,我想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与省名师面对面。于是,我邀请全国模范教师、首届中原名班主任赵方强到校为师生开展讲座。老师们跟我说:“专家看问题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受益匪浅。”学生跟我说:“迷茫的我找到方向了。”看到师生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和那充满希望的神情,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经常给新入职的特岗教师讲职业规划,给学生讲学业规划,告诉他们人生要有目标。我个人研究的情境教学法也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为了创设形象真实的情境,我把生物课堂搬到了厨房,搬到了操场,搬到了田野。学生们走到路边随手一指就能说出这朵花的雄蕊雌蕊,它是风媒花还是虫媒花等。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只要你愿意学习,就有无尽的资源。

  情怀如炬,照耀苔花朵朵开。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每个岗位、每个角落,即使支教的路上也不停歇。

 

(作者单位: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



不断攀登,向着“大先生”前行

张曼曼

父母都是教师,我从幼时便开始接触教师职业。最开始我有一些怨他们,怨他们总是在备课,总是把学生挂在嘴边。“六一儿童节,其他家长都在台下看自己的孩子表演,我却等不到爸爸妈妈,因为他们正在照看自己班级的孩子。

但是长大一些,我开始慢慢理解他们。每年教师节都有学生为他们送来饱含感激的贺卡,有毕业的学生给他们打电话问候。他们总是很骄傲地告诉我,这个学生是哪一级的,现在在哪里工作。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为我树立了教师的典范。

正是在他们的影响和启发下,我从懂事开始,便梦想当一名教师,像他们一样用知识、德行、爱心去点亮更多孩子的未来。

成为教师之后,我认识了更多的教师。学校有4位比我有经验的前辈教师,总是会认真看我的教案和课件,听我的课,悉心提出修改意见,他们十分关心我这样的青年教师的成长。在我心中,他们也是我的老师;另一位青年教师,也会忧心忡忡地给我说,某位同学状态不对,她要找个时间和这位同学聊聊,问问她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成为了大先生,但是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正在朝着自己心中的大先生前行。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我们作为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在上课时,我总是谨记这一点。

在上《电子商务物流》课时,我会从课程出发,谈到快递员。快递员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作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学生不要因为他们的工作环境、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等因素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相反,学生们应该了解他们的贡献,培养出珍惜现在、感恩他人的人生态度。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师,从来都不是照本宣科的职业,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创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方法,适应不同的学生和环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会丰富教学形式,比如,我会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设计和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合作探究和创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谓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发挥长处并纠正学子失误的人。我会尽我所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提升自我。

上学期,班里有个女生每次发言时总是脸红,即使她的答案是正确的,说出来也会结结巴巴。我觉得她可能是缺乏自信和锻炼的机会,于是我经常给她鼓励和肯定的评价,让她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在小组分组时,我安排了一些性格开朗、善于交流的同学和她合作,让她不再怯于表达自己……一学期下来,她在课堂上的表达明显好了很多,甚至开始举手,主动参与课堂交流。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大先生,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出现了一批学术大师,朱自清、陈寅恪、刘文典、闻一多、张奚若、沈乃正、朱光潜……他们灿若辰星,为后人筑就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而我们的时代,也有属于我们的大先生。站在这三尺讲台上,我如攀登高山一般,向着“大先生”前行。

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创办的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有一段震撼人心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我要将这段誓词献给我的学生,也献给我自己。

 

(作者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放牛,放开了才牛!

王豆豆

前段期间,我重温了《放牛班的春天》,和学生时代看它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对于重要人物马修老师,与其说是喜欢,不如说是对他充满了无限崇拜和欣赏。我崇拜他把春天带给了那个被美好遗忘的角落,欣赏他用音乐还原了孩子纯洁的心灵。伴随着影片落幕,我的脑海里出现了那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018年9月,跟着导航,我来到了这所隐藏在大峪村庄里的小学校,见到了我的“11头牛”,经过5年的光景,我的“牛”从11涨到了15。在和他们相处的每一个春夏秋冬里,我发现:这个“工程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天放学后,我们吃完饭去家访,车子颠簸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玻璃外不时还扬起灰尘。走了一段时间,车子在一条极窄的上坡路前停了下来,校长说“下车吧”,再往里就只能步行进去了。我们走在羊肠小道上,旁边就是高高的大山,一直走到山脚下,老远就看见小歌同学正蹲在家门口放书包。我责问道:“怎么放学这么久了还没写作业?”小歌抬起头,红扑扑的小脸上,那双眼泪汪汪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嘴里还喘着气,没有说话。我突然意识到:她刚刚走到家!

这个时候,她那小小的背影孤独地行走在山路上的画面在我脑海浮现。回去一路上,我再也没有说话,心里一阵一阵地刺痛。这是我的学生,她才8岁,小小身板,每天放学都要自己背着书包,沿着这条几乎没人经过的山路慢慢走回家。我竟然还责怪她没写作业,真是对自己太无语了。

那天回来,我一夜无眠,想了很多很多:做一位有仁爱之心的老师,对学生再多些关爱。孩子决定不了自己的出身,不优越甚至有缺陷的家庭她无法选择,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放开怀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关心一下他们,温暖属于他们的春天。

在那之后,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巡视教室,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班里学生都来自山村,家中条件不是很好,我就自掏腰包多次买文具奖励给她们;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太差,学习跟不上进度,我总是主动帮她们补课。第一年的冬天还没有装上空调,班里用着原始的蜂窝煤,每天晚上我要忍着困冷起来到教室换煤球,以保证第二天早上孩子们来的时候是一个温暖的教室……

这个看起来还挺认真在写大楷的孩子,你能想到是个有智力缺陷的,平时就爱撕书、满教室乱窜的孩子吗?

 

这是沅沅同学,多好听的名字啊,一看就能想到被家人寄予了很好的期望。但事与愿违,沅沅天生有智力缺陷,生活都无法自理,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

走到她家门口,远远就能听到爷孙俩在院子里吵吵的声音。往门口一站,沅沅冲了出来,看到我们“哇哇”地大叫着跑进院子,楼上楼下,屋里屋外,边跑边叫。爷爷说,她这是高兴了。

我们坐在院子里和爷爷交流着,沅沅一声不吭地钻进了屋子,很长时间都不见出来。我们都感到很疑惑,赶紧跑进屋,就看到她正安静地坐在桌子前,认认真真地写着大楷呢!她见到我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写好的字举得高高的让我们看。我夸沅沅写得真好,还拿起桌上的笔,顺手给她画了一朵小花。这下,她写得更认真了!

夜幕渐深,我们准备回学校了。沅沅还在屋里写字,爷爷对她说:“沅沅,老师们要走啦,快出来给老师说再见!”她扭捏了一会儿,突然从屋里冲出来,跑到我身边,在后边抱了我一下。那一刻,我有点被吓到,站着不敢动一下,因为刚来到这个学校时,我每次叫她,她从来都是扭头就跑,甚至有时候还会朝我吐口水,有时候一着急还会上手抓我。

这个陌生的拥抱让我不禁感到惭愧万分,因为沅沅同学的特殊性,以前在校园里遇见她,我总是下意识地躲开或对她置之不理,有时还会把一些坏事“算在”她的身上。作为一名教师,这真的是太不应该了。回去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陷入了沉思,以至于什么时候回到了学校都不知道。

 

虽然现在,沅沅已经毕业了。但是那双从背后抱住我的小手一直难以忘怀,可能仅仅是因为我做了一件小事——给她画了朵小红花。教育从不是用来说的,而是要去做的,要用没有成见、没有防备、平等和谐的方式去做。

放牛,放开了才牛!5年的时间让我成长了很多。现在,我理解了“放牛”,应该是解放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思想、自由自在的理想和出其不意的感想,应该是真真正正解放他们可爱的灵魂,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放手让他们去玩耍、去学习、去创造。

以前,我带着“11头牛”在摸索中寻找属于他们的春天,总是担心放开手中的“绳索”会一片狼藉;如今,我和自己的“15头牛”悠然自得地走上了去创造春天的路,没有束缚,没有枷锁,这一路风景甚好!

 

(作者单位:济源市大峪镇第一小学)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     联系电话:15238066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