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聪慧,中小学二级教师,在近二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她不但体会到了艰辛,同时也收获了孩子们的爱,多年来,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一颗童心、爱心,跟孩子们融合在一起,是孩子们的良师,更是他们的知心大姐姐。
多年来,王老师总是从细微小事入手,以一言一行去感化学生,以慈母般的胸怀去呵护学生,以诚挚的情爱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了全心全意、满腔热情为学生服务。她努力做到重视、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
在平时的工作中,王老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认真参加学校的英语教研活动。同时她深知要教好学生,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深知“一桶水”和“一瓶水”的关系,还必须有“活水”。所以,她一方面钻研教材,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参加高层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她教一科、钻一科、爱一科,不断地认真学习新知,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及时总结自己教育教学上的得失,使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在总结、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同时,大量涉猎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了解学习教育教学新动向,并用于实践,把自己的课讲精讲好,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掌握起来容易,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所带的班级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心系学生的王老师,在一次脚踝骨折在家休养期间,她的心还始终牵挂着那群顽皮又可爱的学生,每天,她在工作群和班级群里精心安排当天的英语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生怕因为自己的缺席,耽误了学生的课程进度。 那一份份细致的安排,饱含着她对学生深深的爱与责任。一个月后,王老师不顾医生的再三劝告和家人的苦苦阻拦,毅然决然地回到了那熟悉的讲台。每当她走进教室,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的微笑,仿佛所有的疼痛都在那一刻消散。她坐在凳子上,把受伤的腿用另一个凳子支起来,尽管脚上穿着带钢板的助行靴,行动非常不便,她也从未抱怨过一句,从未显露出一丝疲态。她以饱满的热情带领学生们在英语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始终用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为学生们撑起一片知识的天空。
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她对后进生的转化颇有一定方法。首先,她主动热情地接纳后进生,从思想上、学习上多关心、多辅导,给予“偏爱”,还从生活上多照顾、多帮助,给予“厚爱”,尊重他们的个性。其次,找他们谈话,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分析形成后进后的原因。然后是有针对性的耐心教育,因材施教。如:有的学生顽皮好动,她就课上、课下跟着他们,督促指导怎样学习、怎样游戏。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坚持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在形成。当他们遇到困难或生病时,她对他们更是多加关心和照顾,问长问短。在平时的工作中,她处处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化人,把她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
她始终坚信:成绩永远属于过去,今后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为教育事业献身。在平凡的三尺讲台,她将以春蚕的精神、蜡烛的品格,为教育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